波洛涅兹(英语:polonaise;波兰语:polonez,chodzony;意大利语:polacca),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波洛内兹或波兰舞曲,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
在肖邦之前,波洛涅兹和瑞典的波尔斯卡舞曲(polska)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两种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等作曲家都曾创作过类似于波洛涅兹的舞曲,这时代的舞曲比较慢,节奏平稳。在肖邦的作品中,波洛涅兹变成一种华丽而雄壮的钢琴独奏曲。他的波洛涅兹通常是三段体或者回旋曲式。
肖邦...
最新
2018年2月5日
阅读 4682
阅读全文
《成都》引出许多情怀话题,人们在这首歌里找到了各自的共鸣: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总有一些他乡,成为了故乡。
在歌词里,第一眼看到的,似乎是一段朦胧又美好的感情。有男孩皱巴巴的衣袖,有路灯下一对璧人的挽手,也有女孩儿被亲吻的额头。可再细细的品味,却能发现,除了爱情,歌曲里更多的是赵雷对成都这座城市的记录和留恋,小城里的阴雨并没有冲淡赵雷的记忆,却激发了他的灵感,这也是生活所能给予的最大馈赠。
赵雷,1986年7月20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民谣歌手、音乐人。
2011年,赵雷发行个人第一张唱片《赵小雷》,专辑收录的主打歌曲《南方姑娘》被众多歌手及乐迷翻唱,赵雷也因此被更多人认识受到关注 &n...
2018年2月1日
阅读 6471
阅读全文
今晚你应该45度角仰望天空,152年来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将首次同时出现。
今晚月亮通体会变成神秘漂亮的古铜色,遥挂星空。
记住时间:31日晚19:48-23:12,转给小伙伴,一起看月全食!
更重要的是,我国各地都可观测!.其中,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观测效果更好。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借明月,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总能有所领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这个“超级蓝色血月”出现的夜晚,应该有人会想起那些关于月亮的钢琴曲吧?摘编几首,静静听一听那些音乐家,钢琴家如何用音符,用声音描绘那美好的月光。
...
2018年1月30日
阅读 4411
阅读全文
做为一个陪孩子练琴的家长,会经常在想: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钢琴,学习音乐?初心无非是让孩子听懂得这门“语言”,学习这门“语言”,掌握这门语言。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听”就是多听相关的音乐,古典的现代的,“说”,我的理解是弹奏;“读”即读谱,读懂作者创作时个人的境遇,时代的背景;“写”即音乐创作。
“听,说,读,写”--其中的“听”,一定是基础了。
如何听?如何欣赏?我也不甚了了。我的音乐欣赏,应该是非常浅层次的,只是努力寻找那些音乐带给自己的“共鸣”,但音乐是一个极其抽象的表达,每个人不同的背景、经历对同一段音乐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不可能完全一致,我能够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动、...
2018年1月24日
阅读 9926
阅读全文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
2018年1月23日
阅读 6370
阅读全文
法国艺术歌曲作曲家佛瑞于1845年五月十二日出生于帕米尔斯(Pamiers)。其父为教育家,担任师范学校校长,佛瑞因此得以在师范学校附属教堂学习音乐。佛瑞九岁时举家移居巴黎,在涅德梅耶(Niedermeyer)学校学习音乐,除了精研文艺复兴与巴洛克音乐外,并追随圣桑学习钢琴与后期浪漫乐派作品,因追随圣桑学习而深受其影响,致力于摆脱当时风靡一时的白辽士和华格纳音乐,他并与圣桑共同努力树立起法国国民乐派。毕业后佛瑞在巴黎各大教堂担任风琴手与合唱团长,并持续创作,直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暂时中断了他的音乐事业。战后他成为母校的教师,而他的名字在巴黎音乐界越来越响亮。
1883年三十八岁...
2018年1月23日
阅读 4016
阅读全文
小步舞曲(minuet英):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舞曲,法文意为“舞步很小的舞蹈”。17世纪传入宫廷,后演变为3/4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整个欧洲。18世纪起常用于古代组曲,或“奏鸣曲”、“交响曲”中,作为其中一个乐章,亦有用以写成独立器乐曲者,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沿袭至今。
在众多的小步舞曲中,贝多芬的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是最通俗、最流行的一首。作于1795年。是其钢琴曲集《小步舞曲六首》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曲、大提琴曲和管弦乐曲等。
这首《G大调...
2018年1月23日
阅读 5391
阅读全文
巴赫的第一百四十号康塔塔,全名为《醒来吧,一个声音在高喊》,一般称作《醒来吧》。这首康塔塔系为三一节后第二十七个星期天而创作,这一天的福音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1-13节)讲述了10个少女拿着灯半夜去迎接新郎的故事。这10个少女中,5个聪明的准备了灯油,另5个愚笨的没有准备;新郎来了,没准备的5人去买油灯,回来时天国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巴赫为这一天的布道,选择菲力普·尼克莱(1556-1608)所作的赞美诗《醒来吧,一个声音在高喊》作为他创作的基础。
BWV 645 是根据1731年所作的康塔塔《醒来吧》Wachet auf, ruft uns...
2018年1月23日
阅读 39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