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点
法国古老的民间舞曲,17、18世纪流入宫廷,并逐渐盛行于贵族社会。三拍子、中庸速度、风格典雅优美。可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也常用于古组曲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通常为带"三声部中段"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起源
原为法国土风舞,一种三拍子的舞曲。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作为一个乐章(常为第三乐章),也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其结构为三段式曲体,中段常用三个声部写成,故称“三声部中段”,沿习至今。
发展
小步舞曲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欧洲流行了差不多有两百年之久。大概是跳舞时舞步跨得很小,所以称为小步舞曲。到165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个跳舞迷,他很喜欢跳小步舞,于是在宫廷里大事提倡,没有多久就传遍了欧洲各国。小步舞曲除了作为伴舞音乐之外,还有专门用来欣赏的,常常用在一些大型乐曲里,作为一个乐章。到了19世纪,欧洲的作曲家们仍然热衷于创作小步舞曲,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在他的《阿莱城姑娘》的配戏音乐里,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小步舞曲,后来编入《第一组曲》里,原来是在都德的同名话剧第三幕里演奏的,那是一个富有的农家热闹喜庆的场面,所以在优雅之中带有一种朴实的风格。
各种特色
小步舞曲既有巴洛克时期那种古雅的风格,又有鲍凯里尼、莫扎特古典时期富有活力而又保持高度优雅的气质。贝多芬是一个创新者,他也有很温柔雅致的小步舞曲,但在交响乐里,他又把小步舞曲写成一种符合他强力性格的、戏剧性的篇章。19世纪作曲家柏辽兹 · 比才又赋予小步舞曲新的格调,可见光就是小步舞曲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和姿态。再从它们的乐器编配来说,主旋律是非常清晰的,低音声部也不难分辨,至于中间的和声声部,只要你留心,多听,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
运用
在歌剧、芭蕾舞剧和清唱剧里,由于剧情需要,有时也会有小步舞曲出现,例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他的清唱剧《浮士德的沉沦》第五场里,玛格丽特入睡了,魔鬼梅菲斯特闯进她的房间里,召来一群鬼火的精灵,它们在玛格丽特的周围飞舞,一闪一闪地,于是魔鬼和它们一起跳着小步舞,这就是著名的《鬼火小步舞曲》。
代表作
拉莫、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人的小步舞曲最为著名。
巴赫在他的第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就有一首小步舞曲。其实那时所谓的协奏曲,是一种乐队合奏曲,只不过有时是一两件或三四件乐器演奏较为独立的声部而已。和巴赫同时代的德国作曲家泰勒曼也写过许多著名的小步舞曲,选自泰勒曼的《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序曲》的两首小步舞曲,从这两首同一作者而不同风格的小步舞曲可以大概地领略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小步舞曲的风貌。第一首在优雅之中带有严肃深沉的味道,中段用了复调音乐的写法,连速度也加快了。第二首就比较优雅抒情,风格较为接近18世纪的小步舞曲。因为这两首小步舞曲都用在“序曲”里,是其中的乐章,不是用来伴舞的,所以在写作风格上有更多的自由。
在众多的古典小步舞曲里,最常听到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鲍凯里尼的《小步舞曲》。这首乐曲原来是《E大调弦乐五重奏》里的一个乐章,不过它实在太好听了,所以就被人改编为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其中以管弦乐队合奏最常听得到。鲍凯里尼生于1743年,比莫扎特大13岁,他的《小步舞曲》除了优雅的共同风格之外,还有一种摇曳生姿、仪态万千的气质,难怪一直是音乐爱好者最欢迎的曲目之一。一说起小步舞曲,自然会使人想起奥地利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部的大型作品,在他的交响乐、协奏曲、管弦乐、室内乐和器乐独奏曲里,都常常有小步舞曲,而且首首不同,都非常优雅动听,真令人不明白他源源不绝的乐思到底是怎么来的。1990年荷兰飞利浦唱片公司为纪念莫扎特逝世二百周年,出版了一套庞大的《莫扎特全集》,其中第六辑是《舞曲与进行曲》,共6张CD,所收录的全是莫扎特创作的独立的舞曲和进行曲,其中小步舞曲就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贝多芬也写过好些小步舞曲,例如那首《G大调小步舞曲》就十分出名,但那首乐曲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的作品,由于太好听了,被人们改编为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和管弦乐合奏的组曲。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室内乐里有时也有一个乐章是小步舞曲,但在性格上和莫扎特等作曲家的小步舞曲却大不相同。贝多芬的交响乐里的小步舞曲更多一些戏剧性,甚至带有谐谑曲的味道,优雅的气质就少得多了。例如在他的《C大调第一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你就能够体会到那种大胆的乐思、飞快的速度和激越的情感和情绪了。
小步舞曲(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
小步舞曲(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特点
法国古老的民间舞曲,17、18世纪流入宫廷,并逐渐盛行于贵族社会。三拍子、中庸速度、风格典雅优美。可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也常用于古组曲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通常为带"三声部中段"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起源
原为法国土风舞,一种三拍子的舞曲。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作为一个乐章(常为第三乐章),也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其结构为三段式曲体,中段常用三个声部写成,故称“三声部中段”,沿习至今。
发展
小步舞曲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欧洲流行了差不多有两百年之久。大概是跳舞时舞步跨得很小,所以称为小步舞曲。到165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个跳舞迷,他很喜欢跳小步舞,于是在宫廷里大事提倡,没有多久就传遍了欧洲各国。小步舞曲除了作为伴舞音乐之外,还有专门用来欣赏的,常常用在一些大型乐曲里,作为一个乐章。到了19世纪,欧洲的作曲家们仍然热衷于创作小步舞曲,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在他的《阿莱城姑娘》的配戏音乐里,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小步舞曲,后来编入《第一组曲》里,原来是在都德的同名话剧第三幕里演奏的,那是一个富有的农家热闹喜庆的场面,所以在优雅之中带有一种朴实的风格。
各种特色
小步舞曲既有巴洛克时期那种古雅的风格,又有鲍凯里尼、莫扎特古典时期富有活力而又保持高度优雅的气质。贝多芬是一个创新者,他也有很温柔雅致的小步舞曲,但在交响乐里,他又把小步舞曲写成一种符合他强力性格的、戏剧性的篇章。19世纪作曲家柏辽兹 · 比才又赋予小步舞曲新的格调,可见光就是小步舞曲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和姿态。再从它们的乐器编配来说,主旋律是非常清晰的,低音声部也不难分辨,至于中间的和声声部,只要你留心,多听,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
运用
在歌剧、芭蕾舞剧和清唱剧里,由于剧情需要,有时也会有小步舞曲出现,例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他的清唱剧《浮士德的沉沦》第五场里,玛格丽特入睡了,魔鬼梅菲斯特闯进她的房间里,召来一群鬼火的精灵,它们在玛格丽特的周围飞舞,一闪一闪地,于是魔鬼和它们一起跳着小步舞,这就是著名的《鬼火小步舞曲》。
代表作
拉莫、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人的小步舞曲最为著名。
巴赫在他的第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就有一首小步舞曲。其实那时所谓的协奏曲,是一种乐队合奏曲,只不过有时是一两件或三四件乐器演奏较为独立的声部而已。和巴赫同时代的德国作曲家泰勒曼也写过许多著名的小步舞曲,选自泰勒曼的《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序曲》的两首小步舞曲,从这两首同一作者而不同风格的小步舞曲可以大概地领略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小步舞曲的风貌。第一首在优雅之中带有严肃深沉的味道,中段用了复调音乐的写法,连速度也加快了。第二首就比较优雅抒情,风格较为接近18世纪的小步舞曲。因为这两首小步舞曲都用在“序曲”里,是其中的乐章,不是用来伴舞的,所以在写作风格上有更多的自由。
在众多的古典小步舞曲里,最常听到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鲍凯里尼的《小步舞曲》。这首乐曲原来是《E大调弦乐五重奏》里的一个乐章,不过它实在太好听了,所以就被人改编为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其中以管弦乐队合奏最常听得到。鲍凯里尼生于1743年,比莫扎特大13岁,他的《小步舞曲》除了优雅的共同风格之外,还有一种摇曳生姿、仪态万千的气质,难怪一直是音乐爱好者最欢迎的曲目之一。一说起小步舞曲,自然会使人想起奥地利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部的大型作品,在他的交响乐、协奏曲、管弦乐、室内乐和器乐独奏曲里,都常常有小步舞曲,而且首首不同,都非常优雅动听,真令人不明白他源源不绝的乐思到底是怎么来的。1990年荷兰飞利浦唱片公司为纪念莫扎特逝世二百周年,出版了一套庞大的《莫扎特全集》,其中第六辑是《舞曲与进行曲》,共6张CD,所收录的全是莫扎特创作的独立的舞曲和进行曲,其中小步舞曲就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贝多芬也写过好些小步舞曲,例如那首《G大调小步舞曲》就十分出名,但那首乐曲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的作品,由于太好听了,被人们改编为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和管弦乐合奏的组曲。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室内乐里有时也有一个乐章是小步舞曲,但在性格上和莫扎特等作曲家的小步舞曲却大不相同。贝多芬的交响乐里的小步舞曲更多一些戏剧性,甚至带有谐谑曲的味道,优雅的气质就少得多了。例如在他的《C大调第一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你就能够体会到那种大胆的乐思、飞快的速度和激越的情感和情绪了。
目前评论:0 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