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赵健
在国外,许多的钢琴考级是不分专业和业余的,比如像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ABRSM)、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RCM),所参加考级的学生均需通过统一考试才能获得相应证书。如果想要报考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还必须拥有较高级别的考级证书。也就是说,能够取得高级别考级证书是报考音乐学院的基本条件。而在我国,所有的钢琴考级均为“业余钢琴考级”,并且也没有“专业钢琴考级”。报考音乐学院时,这些考级证书并不能作为任何考量的因素,而只是判断学琴进度的一个参考。相关部门制定业余钢琴考级的初衷是为了要积极推进我国大众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钢琴普及教学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标准,而并未与学琴者的进一步深造产生关联。这就是说,考级级数的高低,与今后报考国内任何音乐学院是没有丝毫关系的。此外,由于我国各省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省市考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应措施和考级教材的内容都值得商榷。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钢琴考级的曲库。我曾经翻阅过许多省市的钢琴考级曲目,发现里面存在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一些专家对考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缺乏考量,选曲过于专业化,使得曲目的选择面也很狭窄,有些乐曲旋律不够优美,曲目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也不强,无法激起琴童的热情;二、一些考试级别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初级别中的复调作品过多;更有一些高级别的选曲,不但旋律性不强,且对于琴童来说,缺乏美感和艺术吸引力,深奥难以理解。在我看来,有些选曲就算是给更为专业的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生去弹奏,恐怕也要花上一些功夫,更何况是对于那些仅仅将钢琴学习作为陶冶情操和提升艺术修养的普通学琴者而言呢?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考生产生畏难甚至是厌烦的情绪,在他们的心目中,考级曲几乎成为“枯燥、烦闷、艰涩、无趣”的代名词。加上考级准备时间得将近二至三个月甚至更长,这反而损害了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因此对考级产生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放弃了钢琴学习,这是钢琴教师和家长都不愿见到的现象。由此,也不由得让我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
记得几年前受一家文化部门委托,编写一套社会钢琴考级一至十级的曲库。当时大家商量后决定把常规的三首曲子减到两首,并照顾到成年人参加考级的因素,增加了许多中国乐曲和适合各年龄层的乐曲。曲库选编好后送到北京审批,不久专家的评审意见反馈过来,大致意思是:“曲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合各年龄层和群众性的钢琴普及,但曲库里复调作品太少,学习复调作品是弹好钢琴的基础,建议在六级以上加些复调作品。”其实,这个结果也是我当时意料之中的。应该说,这位评审的钢琴专家视野是非常开阔的,并且包容心也很强,唯独在“复调”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似乎不太一致。通常来说,我国的钢琴考级教材每一级别都有复调作品,在五、六级以上所选用的复调作品大都是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作品。在一开始选曲时,我就并未选择太多的复调作品。因为我认为,在现代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让整天都在接触电视、电脑、iPad的业余学琴的琴童去弹奏产生于他们所不了解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复调作品,他们如何跨越巨大的时代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呢?是否只有复调作品才能衡量他们的钢琴水平呢?能弹奏复调作品又是否就等同于高级别水平呢?虽然,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接触、学习和传承,但作为考级曲、特别是我国的业余钢琴考级,我认为它并不是必须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邻国日本的钢琴考级制度。日本的钢琴考级由“全国钢琴指导者协会”创办,每年在全国举行一次。考级方式是由钢琴协会委派的专业评审小组在全日本各大地区巡回考试。报考者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考一次或多次。考试内容大致分为5个大级 :一、启蒙级,演奏一分钟(一首乐曲);二、基础级,演奏2分钟左右(一首乐曲);三、应用级,演奏3至4分钟(一首乐曲);四、成长级,演奏8至10分钟(两首乐曲);五、发展级,演奏12分钟(两首乐曲)。考试方式即可独奏、又可四手联弹、六手联弹、甚至双钢琴演奏。而且还不考音阶、和弦和琶音,不专门考技巧性的练习曲和复调乐曲。另外还有一种极为有意思的考级方式,称之为“自由级”。即考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曲目,甚至可以自编自弹(只要预交所弹奏的乐谱),由评委审定通过后,来给出相应的级别。这种考级方式,既灵活又富有新意,深得广大琴童和家长的推崇,它提高了琴童学琴的积极性,还真正赋予了“快乐学习钢琴”的理念。那么,钢琴考级的政策制定和选曲真的就如此重要吗?
学习钢琴一定要参加考级吗?赵先生的文章从钢琴考级的起源,现状,钢琴考级的
学习钢琴一定要参加考级吗?赵先生的文章从钢琴考级的起源,现状,钢琴考级的利弊等多角度的思考,给了琴童家长带来深度的内容,其实也是每一个钢琴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的。作者:赵健
在国外,许多的钢琴考级是不分专业和业余的,比如像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ABRSM)、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RCM),所参加考级的学生均需通过统一考试才能获得相应证书。如果想要报考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还必须拥有较高级别的考级证书。也就是说,能够取得高级别考级证书是报考音乐学院的基本条件。而在我国,所有的钢琴考级均为“业余钢琴考级”,并且也没有“专业钢琴考级”。报考音乐学院时,这些考级证书并不能作为任何考量的因素,而只是判断学琴进度的一个参考。相关部门制定业余钢琴考级的初衷是为了要积极推进我国大众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钢琴普及教学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标准,而并未与学琴者的进一步深造产生关联。这就是说,考级级数的高低,与今后报考国内任何音乐学院是没有丝毫关系的。此外,由于我国各省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省市考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应措施和考级教材的内容都值得商榷。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钢琴考级的曲库。我曾经翻阅过许多省市的钢琴考级曲目,发现里面存在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一些专家对考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缺乏考量,选曲过于专业化,使得曲目的选择面也很狭窄,有些乐曲旋律不够优美,曲目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也不强,无法激起琴童的热情;二、一些考试级别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初级别中的复调作品过多;更有一些高级别的选曲,不但旋律性不强,且对于琴童来说,缺乏美感和艺术吸引力,深奥难以理解。在我看来,有些选曲就算是给更为专业的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生去弹奏,恐怕也要花上一些功夫,更何况是对于那些仅仅将钢琴学习作为陶冶情操和提升艺术修养的普通学琴者而言呢?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考生产生畏难甚至是厌烦的情绪,在他们的心目中,考级曲几乎成为“枯燥、烦闷、艰涩、无趣”的代名词。加上考级准备时间得将近二至三个月甚至更长,这反而损害了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因此对考级产生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放弃了钢琴学习,这是钢琴教师和家长都不愿见到的现象。由此,也不由得让我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
记得几年前受一家文化部门委托,编写一套社会钢琴考级一至十级的曲库。当时大家商量后决定把常规的三首曲子减到两首,并照顾到成年人参加考级的因素,增加了许多中国乐曲和适合各年龄层的乐曲。曲库选编好后送到北京审批,不久专家的评审意见反馈过来,大致意思是:“曲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合各年龄层和群众性的钢琴普及,但曲库里复调作品太少,学习复调作品是弹好钢琴的基础,建议在六级以上加些复调作品。”其实,这个结果也是我当时意料之中的。应该说,这位评审的钢琴专家视野是非常开阔的,并且包容心也很强,唯独在“复调”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观点似乎不太一致。通常来说,我国的钢琴考级教材每一级别都有复调作品,在五、六级以上所选用的复调作品大都是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作品。在一开始选曲时,我就并未选择太多的复调作品。因为我认为,在现代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让整天都在接触电视、电脑、iPad的业余学琴的琴童去弹奏产生于他们所不了解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复调作品,他们如何跨越巨大的时代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呢?是否只有复调作品才能衡量他们的钢琴水平呢?能弹奏复调作品又是否就等同于高级别水平呢?虽然,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接触、学习和传承,但作为考级曲、特别是我国的业余钢琴考级,我认为它并不是必须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邻国日本的钢琴考级制度。日本的钢琴考级由“全国钢琴指导者协会”创办,每年在全国举行一次。考级方式是由钢琴协会委派的专业评审小组在全日本各大地区巡回考试。报考者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考一次或多次。考试内容大致分为5个大级 :一、启蒙级,演奏一分钟(一首乐曲);二、基础级,演奏2分钟左右(一首乐曲);三、应用级,演奏3至4分钟(一首乐曲);四、成长级,演奏8至10分钟(两首乐曲);五、发展级,演奏12分钟(两首乐曲)。考试方式即可独奏、又可四手联弹、六手联弹、甚至双钢琴演奏。而且还不考音阶、和弦和琶音,不专门考技巧性的练习曲和复调乐曲。另外还有一种极为有意思的考级方式,称之为“自由级”。即考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曲目,甚至可以自编自弹(只要预交所弹奏的乐谱),由评委审定通过后,来给出相应的级别。这种考级方式,既灵活又富有新意,深得广大琴童和家长的推崇,它提高了琴童学琴的积极性,还真正赋予了“快乐学习钢琴”的理念。那么,钢琴考级的政策制定和选曲真的就如此重要吗?
目前评论:0 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