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又慧:家长做到这4点,钢琴老师会感激不尽

摘要

郑又慧2.webp.jpg

郑又慧

     台湾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30多年。她将多年来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和演讲中遇到的各类有关音乐学习的问题和自己丰富的经验结合,写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书,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一些读者誉为“小百科全书”,曾获得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琴童的家长大约分为三类:一类对乐器、音乐毫无概念;一类具有粗浅概念;另一类则有可能本身即为音乐工作者。不论是哪一类,以我多年从事音乐工作的经验,给您几项建议:

 一、具备基本的音乐概念

对于孩子将要学习的乐器项目,最好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可通过到书店去买些书参考,也可用电脑网络搜寻。这样,您在日常时间也和孩子多了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聊天内容,对于较年幼的孩子,也可以起到一些辅导的使用。例如:您的孩子想选择小提琴,那么小提琴的音色像什么?将小提琴夹在脖子上会有什么感觉?手如何持弓?另一手如何按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哪些著名的演奏家?有哪些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你们欣赏过几首了?每首作品带给你们什么感受?等等。

二、与老师的相处艺术

不管家长对音乐、乐器是否已有概念,老师最忌讳也最怕遇到家长过于强势,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或爱下指导棋,过多介入;或是老师说一句他要解释三句,说是怕孩子不懂。
   家长对待老师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一)和老师交谈,双方都要尊重对方,并且有礼貌。不可因觉得自己“有权有势”,并且是付了费给对方,就可以像在市场一样地论斤论两,“教学”不是“买卖”。同样,老师也别因为了自己是什么“得奖者”,或是“国家级的”就可以端架子,学生是针对“学问”而来,不是针对“名牌”而来,彼此尊重,大家都开心。
(二)适度地介绍自己的孩子,剩下的让老师自己去感受并发现。有经验的老师,几次和学生“过招”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强项和弱点,从而决定教学方针。交给你认可的好老师,父母其实就可以“退下”了。

(三)安静地在一旁听老师和孩子的对话,任何问题下课后再和老师沟通。有礼貌地“等待”也是一种为人的素质,孩子也能平心静气地学习。

(四)有关进度,不要逼老师。“请老师多给一些功课!”我常常开玩笑说,这就好比上市场买菜,就是爱讲价,不然就是要多捞一点免费的葱蒜,最好给出5元得到8元的价值才高兴。“教、学”不是买青菜、水果、肉,是无法用斤、两来论价的。一位好的老师,他很清楚如何为学生安排适合的进度,超过学生所能负荷的进度,并不能真正的“物超所值”。
郑又慧.webp.jpg

三、别逼老师让孩子参加考级

鉴定、考级没有绝对的标准。中国的“5级”和美国的“5级”有何不同?这一考级系统和另一考级系统又有何不同?多关心孩子对艺术、美感的领略,在提升生活的质量上,会比考到高等的级别来得更有实质的意义

当你周围的朋友纷纷告诉你:我的孩子已经通过几级时,你别慌,静下心来问自己,我的孩子适合参加考级吗?这种考试是好的、合理的制度吗?我的孩子需要吗?等等。勇于自我判断,而不被潮流牵着鼻子走,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

四、别用学费来衡量老师

有的人可能会偏向收费贵的老师。在台湾,我见过一些所谓大牌的音乐人士和教授,因为太大牌了,到处兼差,你已经抓不到他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他在关心什么事,其实并没有把学生的事处理得很好,却在收费上不断地上扬。于是,别的老师也“跟进”,就这样,像“炒楼“一样把学费普遍给炒高了。

矛盾的是,你不要一味地追风、跟进高学费的老师,可你也不能只往廉价学费老师那儿走。好的器乐老师也是花费了一大笔钱培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用钞票堆出来的”,不能以一般打工者的工资来衡量。尊重老师的专业,付给他应得的报酬,是基本且正确的。

目前评论:0 条

发表评论